|
当然,少数有悟性的人会从六看到8和0,并且能够感知 到1)的存在,真正从0的存在上获得内心力量,他们甚至能
参透宇宙的法则,洞悉0的秘密,比如佛祖他老人家。但是,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0到底是什么啊!真的很令人困 惑。这就是一个朋友问的问题,我要怎么知道我观察到的那个 规律肯定是对的?毕竟这个世界上说自己是天道代言人的神棍 也不少啊,要不怎么出来那么多邪教组织呢。那些邪教头目, 可能也是真地相信自己就是天道的代言人,是天选之人,但其 实他们是精神不正常。
这个问题在本书后面还会详细地讲,在这里,我们先回到 坐标系、参照物上来。对于普通人来说,坐标系和参照物才 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了坐标系和参照物,当你遇到和自己的认 知不同的群众观念时,你至少会允许自己产生质疑,允许自己 去分析、观察,甚至耐心等待结果,也允许自己反对和批判群 众观念。与此同时,你也允许自己的认知被质疑和修正,能够 跳出自以为是的囹圄去判断自己的认知。只有当你能够认识到 0的存在,当你建立了这个坐标系的时候,你对群众观念的质 疑和批判才不是赌气和叛逆。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说是 真正地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因为你相信在自己和社会之上,还 有一个万物荷灵的第三方,你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对社 会,都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你当然有可能错,也有可能对, 但是心存怀疑意味道着你是可以修正的。所以,“允许”是个 很重要的态度。
比方说,现在主流的群众观念认为,一个人如果不结婚生
子,晚年就不可能幸福。这里的“幸福”,是一种群众观念中 的标准化模式,这个模式用视觉化呈现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就 是过年时候的那些合家欢广告上的老年人,他们就是人们心目 中幸福晚年的样子,是社会劝每个人应该朝之努力的方向。但 我们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是每个老年人都喜 欢热闹,都去跳广场舞,都喜欢带孙子,年轻人荷不同的个 性,老年人也是如此。那么,当一个人说不结婚生子老了之后 就不可能幸福的时候,这只是一种群众观念,而不能称之为客 观事实,因为幸福是个体内心的感受。
社会把个体视为一个数据、一个社会单元,而个体又有从 众心理,当个体接收到这种群众观念所规定的个人幸福标准 时,大多数人会要求自己去达到这个社会标准,做一个群众观 念认可的“正常人”。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知道0存在的人,你就会明白,越 来越多的现代人选择单身,这本身就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 物。比方说,女性的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都提高了,科技在 日常生活中飞速发展,城市文明所提供的服务让个体不一定非 要依赖婚姻才能更好地生活。正是这些生存条件产生了根本的 变化,人们对他人的依赖性在减少,才使单身的人越来越多。 也正因为如此,城市里的单身人士会比农村的单身人士更多。 越是文明发达的地方,女性单身的越多,未来六I技术会以几何 倍数的速度发展,对中国人笃信的养儿防老也会有很大的冲击,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多变化都不是个人观聲造成的,而是整个 世界按照其自身规律发生了变化。8、0遵从0的规律出现根 本的变化,六的观念、行为才随之改变。
这些其实都是0层面的规律。当你在群众观念以外还有0 这个参照物的时候,你可能会意识到,这是整个社会未来发展 的趋势,而造成这种趋势的正是人类自身,这就是道法自然。 作为这茫茫宇宙中人类渺小的一员,你选择单身,并不是你自 己出了问题。我们再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并不知道0的存 在,又不敢怀疑群众观念,偏偏他可能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结婚,也不愿意将就,周遭的压力就会让他非常苦恼,这就很 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厌弃。
这就是宗教信仰和群众观念的抗衡力量。这种抗衡是在个 体内心深处发生的,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内心就会获得与 8、0抗衡的力量和勇气。如果宗教信仰可以发挥它真正的作 用的话,就能够帮助个人建立起和群众观念抗衡的勇气。
既然是抗衡,作用力就是双向的,反过来,一些比较独渐 的群众组织会倾向于吞掉个人身上对0这个层面的感知。因 为个体成员对0真正有所感知后,他就可以建立一个坐标系, 可能就会获得和群众组织相抗衡的力量,甚至怀疑组织要求的 那些标准。群众组织吞掉个体感知0的能力、破坏掉这个人 建立比对和参照的系统后,它吞掉的其实是这个人质疑群众观 念的能力。在这之后,它多半会再用一种狂热和狂信来补偿这
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有半神半人的偶像出现,比如希特 勒。当我们身处这样狂热的人群之中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只相 信一个“真理”,这也是纳粹德国的群众基:础。
有朋友要问了,我也不希望我对0的感知被吞掉,但是这 个对0的感知到底是什么啊?我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我怎么 去警惕它被吞掉呢? 一个朋友说,0就是一种感觉。这么说也 对,也不对。感觉这个词,我们在中文的语境里细琢磨一下, 就会发现它在不同的语境里释义是不一样的。当我说我觉得悲 伤、快乐时,这是对一个人情绪情感的客观描述,但是当我们 说“我感觉这个事不对”或者“我总觉得有什么尊:要发生”的 时候,这就是一种感知、直觉。你在说这种话的时候,可能没 什么证据,也没什么逻辑,说不出理由,但是你仿佛就是知道 点儿什么。
第一种感觉,即个人的喜怒哀乐,没有标准,也没有坐标 系去实现纠错功能。一个人的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并不觉得悲 伤,这也只是个客观的事实,你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评价他。 第二种感知则可以判断出你的结论的对错。当我们感知到一些 道法自然的规律的时候,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是对还是错,理 论上总会有一个结果,是可以求证的。只不过有些结果要花很 长时间去印证,可能超出了我们人类所能等待的时间。宇宙的 奥秘,有一些是我们有生之年不会知道的,但也有一些结果其 实你是可以感知并且见证的。
|
|